生物固碳是地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自然界已经发现了多条天然生物固碳途径,但自然途径不仅能量利用效率低下,而且人工改造提升固碳效率难度大。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,新的人工固碳途径不断涌现。相对于天然途径,人工固碳途径具有路线短、耗能少、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,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替代天然固碳途径,实现固碳效率的大幅提高,是解决人类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。
2016年,德国马克斯-普朗克研究所的Tobias J. Erb课题组在《Science》上报道了一种非天然的酶催化二氧化碳固定新途径CETCH循环,它比自然界的开尔文固碳循环效率更高。然而CETCH循环需要消耗昂贵的ATP和NADPH进行供能,使它无法大规模使用。最近德国马克斯-普朗克研究所的Tobias J. Erb课题组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Jean-Christophe Baret合作在《Science》上发表了题为“Light-powered CO2 fixation in a chloroplast mimic with natural and synthetic parts”的研究论文。文章中,通过液滴微流控技术将天然的叶绿体内中类囊体膜(thylakoid membrane)与CETCH固碳循环中的多种酶完美整合,构建出了能够利用光照作为能量源且效率超过自然的人造叶绿体(如下图所示)。这种人造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分子ATP与NADPH,并进一步高效地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羟基乙酸。
从菠菜叶绿体中提取类囊体,并通过液滴微流控技术与CETCH循环的多种酶结合,制备人工叶绿体
首先从菠菜的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膜,并通过实验证实了分离所得的类囊体膜能够在光照的条件下将NADP+还原为NADPH,且能够将ADP转化为ATP。类囊体膜能够为巴豆酰基-辅酶A羧基酶/还原酶(crotonyl-coenzyme A (CoA) carboxylase/reductase (Ccr))以及丙酰基-辅酶A羧基酶(and propionyl-CoA carboxylase (Pcc))等二氧化碳固定反应所需的酶提供能量。在这基础上,证实了类囊体膜兼容够为CETCH循环中所需的16种酶以及乙醛酸还原酶。值得一提的是CETCH循环中的酶来自于植物、动物、微生物等多个物种,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固碳途径中反应路径最短、能耗最低的固碳循环。如下图所示,类囊体膜与CETCH循环实现了完美的结合。类囊体膜在光照条件下可以产生NADPH与ATP, NADPH与ATP能够对CETCH循环进行供能,CETCH循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乙醛酸,乙醛酸能够被体系中的NADPH还原为工业原料羟基乙酸。
基于类囊体膜的CETCH循环,能够利用光照功能,固碳效率超过自然界的开尔文循环
由于本体实验具有体积受限、自我遮蔽效应、无法实时监控等限制,设计采用了液滴微流控技术来实现规模放大、高通量、实时监测等需求。如下图所示,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了油包水小液滴,类囊体膜以及多种酶在小液滴内,通过NADPH荧光来筛选出具有反应活性的小液滴。通过对比本体组、液滴微流控组、以及无光照对照组发现,液滴微流控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人工叶绿体的二氧化碳转化效率。能够在90分钟时间内,产生47±5微摩尔的羟基乙酸。
(A)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人工叶绿体;(B)人工叶绿体工作循环;(C)本体、微流控液滴、黑暗条件下固碳效率对比
总而言之,这是一种将自然生物合成与人工生物合成技术完美整合的方法,制备的人工叶绿体具有超越自然光合作用的潜力。人工叶绿体具有获取光能固化二氧化碳并得到工业原料的能力,将在人工生物合成器、甚至人工生命系统中有着重要应用。人工叶绿体的合成对于面对全球变暖、化石燃料可持续化等挑战具有重要意义,是人工合成生物学领域中里程碑式的工作。
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元琛科技” )是一家集除尘布袋、脱硝催化剂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。十六年来,始终专注环保领域的元琛科技,目前拥有国际PCT4项,授权发明专利33项,在受理发明专利77项,其中“除尘脱硝一体化技术产品”等多个产品被授予安徽省科学进步奖。产品除尘布袋(主要为PPS、PTFE、P84及复合系列过滤材料)和SCR脱硝催化剂已在水泥、钢铁、玻璃炉窑、垃圾焚烧发电、生物质发电、有色金属冶炼等多行业广泛应用!
未来,元琛科技将以“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守护者”为指引,始终扎根环保,坚持守护蓝天白云的伟大事业。借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,不断深化技术、优化管理、强化品牌、细化产业、固化优势,通过综合统筹治理与服务,为产业创造协同价值。